六九自媒体 https://www.liujiuhao.com/ 1 我是脆皮。 感觉一个时代要结束了。 一切要从双十一那天说起。 比购物节更让人疯狂的,是国家扔出的重磅炸弹。 那就是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。 全文在这里就不放了,贴一个网友总结的精华版吧。 总的来看,中心思想非常明确。 在动态清零的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,防疫经济两手抓,进一步往精准防控的方向走。 这两天,网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。 除了放宽的欣喜,也有疑虑。 这二十条落实后,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? 答案正在路上。 不少地方,立马调整了当地的防疫政策。 比如上海、福州等地,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。 泉州等地的医院,取消在院内开展“愿检尽检“人群的核酸采样服务。 而步子迈得最大的,却是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城市。 石家庄。 2 石家庄这次,可以说是闷声干大事。 昨天,网上突然被“石家庄放开”的消息刷了屏。 有人说,石家庄要放开所有公共场所,再也不查健康码了。 有人说,要解除封控,全面复工复学了。 要知道,石家庄这几天每天新增的感染者都有几百例。 难道真要成为“全国第一个解除封控的城市”吗? 流言愈演愈烈,石家庄官方很快也给出了回应。 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夸张,但确实在基于20条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调整。 比如取消全员核酸。 比如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,并直接公开了追责电话,避免出现问责难的情况。 那么政策改变后石家庄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呢? 微博上不少石家庄网友出来现身说法。 有人表示,自己进商场看绿码但是不看核酸了。 也有很多媒体采访到了当地居民。 据《财经》消息,不少市民表示小区里的免费核酸点已经撤走。 出入也不再需要出示核酸已采的卡片。 而第一财经的记者探访后,也得到了石家庄取消常态化核酸点的答复。 与之配套的措施,是自15日起乘坐公交地铁不再查验核酸有效期。 不过,也有市民表示仍未收到复工复学可以不查核酸的通知。 可不管怎么说,种种迹象表明。 石家庄这次,都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个真正贯彻落实了20条政策的城市。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总免不了各种非议。 石家庄也一样。 不少人质疑,甚至是唱衰。 每天新增上百,说不做全员核酸就不做了,这不就是要躺平吗? 这不是不管大家死活了吗? 其实,我认为大家不妨冷静下来,认真、深入地分析一下石家庄这次的举措。 这其中,是大有深意的。 在我看来,这不是躺平,而是信号。 形势,已经悄悄起变化了,我们需要看到。 3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躺平? 这个问题,在3月上海疫情的时候,我们就讨论过。 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。 在动不动就判定一个城市躺平之前,我们必须清楚,躺平的概念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,曾经这么定义:所谓躺平,就是除了加强疫苗接种以外,其他的防控措施就不再强调或者干脆不做了。 就拿英国来说吧。 在今年2月底宣布“与新冠共存计划”后,英国人生活是这样的。 阳性不隔离,你可以正常上班、逛街,甚至有权不告诉任何人。 停止追踪密接者,已经接种2针疫苗的不再强制进行核酸检测。 不能说是自生自灭。 但也明确了一点,就是国家不会再为你个人的健康负责。 反观石家庄是怎么做的呢? 虽然取消了全员核酸,但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仍要继续。 高风险区精准到楼栋、单元。 这跟躺平压根不沾边。 简单来说,不是政府完全不管了。 而是该管的必须管,不那么紧急的就尽量放宽。 将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。 不能再出现一个感染者就大面积封控,大海捞针的情况。 而是管得更精准更细化。 可以说,这是我们要走科学防控,精准防控路线的必要一环。 未来,政策可能还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再次放宽。 但动不动就封城的情况,大概率不会再来了。 4 这段时间,全国疫情来势汹汹,全面开花。 现在又优化了一些防疫政策。 很多人都觉得不解,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动态清零? 这三年的防控,是不是努力努力白努力? 先说结论,一定不是。 首先,不管我们愿不愿意,都必须承认一件事。 那就是从现状来看,人类想要完全消灭新冠,短时间内不可能。 那么,其实中国面对的不是要不要和新冠共存的问题。 而是什么时候共存,以什么样的模式共存,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的问题。 在其它国家选择躺平共存的时候,我们选择了动态清零。 为什么?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曾经算过一笔帐。 在疫苗接种率和人口密度相同的条件下,中国学其它国家的防控政策会怎么样? 算法很简单,用每天平均新增的病例数,乘以人口比即可。 得出的结论是,中国每天的新增会超过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人。 就算是只算重症,也会超过上万人。 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宽,甚至是放开。 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医疗系统的极大冲击,也是对我们生命的极大威胁。 也有一些坚定的共存派,总喜欢鼓吹西方国家新冠现在的死亡率和流感差不多,来贬低动态清零。 但死亡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? 流行病学专家梁万年说过,选择了所谓“躺平”的国家有两种免疫状况并存:一种通过自然免疫,也就是群体免疫,这些国家让民众自然地感染新冠病毒,已有比较多的民众因此感染。 另外一种是通过主动接种疫苗来获得主动免疫。 也就是说,这些国家成年人获得新冠抗体,一部分因为疫苗,一部分是因为感染。 死亡率下降,不仅仅是因为打了疫苗,也不是病毒毒性低了。 还有种情况,是拿命换的。 而中国,则是坚定地希望用疫苗免疫来增加人群抵抗力,建立免疫屏障。 所以,虽然我们或许失去了一些自由。 不能随意出门、旅行,常常要核酸、报备。 但就是这样的政策,才为我们争取了三年的疫苗研发时间。 才给了我们缓冲的机会,大幅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。 截至11月11日,我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.4亿剂次,覆盖人群13.4亿。 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12.7亿,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数的92.5%和90.26%。 这才给了我们放宽部分政策的底气。 当然,这过程很难。 发生了一些悲剧,每个人也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一些东西。 但我想说,防疫,其实本就是一个无解的电车难题。 我们无法选一个好的,丢弃一个不好的。 而只能无奈地,在两个坏的里面选择一个不那么坏的。 两害相权取其轻,在生命面前,国家已经尽力了。 5 石家庄政策调整后,评价可以说是两级分化。 有人羡慕得要哭了。 有人则是忧心忡忡。 有一个评论我印象深刻,他说,很多人说自己准备好了,但打开ip一看,没有一个在河北。 想起之前看到过一个很无奈的图。 现实就是如此。 经过这三年的战斗,其实我们也该发现,没有谁是能和我们完全共情的。 有人被封了大半年,房贷车贷一个个能压死人。 他当然想放宽,想要出去挣钱。 但对那些几乎没怎么经历过疫情的人来说,自然就会恐惧。 还有人坚持完全清零,希望可以通过封控来降低感染的几率。 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被封十天半个月,甚至更久,他们不懂。 虽然残酷,但人性就是如此。 鞭子不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,自己没受过罪,是可以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的。 其实,两方都没有错。 不必强迫谁去听谁的。 只是,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或许可以多一点迂回,少一点对立。 多一点温柔的理解,少一点自以为是的审判。 6 从武汉,到常态化防疫,再到现在的的二十条。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冠3.0的时代。 不管怎么说,石家庄这次都是替我们迈出了最勇敢的一步。 人们对于调整之后的政策接受度如何? 疫情接下来会怎么发展? 石家庄的这次尝试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 我们应该向石家庄和石家庄人,抱有敬意。 在石家庄政府的那封公开信里,有句话我还是比较认同的。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。 国家之外,我们自己也要重视起来。 少聚集,少聚集! 赶快接种疫苗! 看似事小,但预防永远比治疗有效! 最后,还是许个愿吧。 就像信里说的一样:期待疫情过后,我们在激情澎湃的球场相约,在色彩斑斓的公园邂逅,在霓虹闪烁的商街欢聚,互致问候,尽展笑颜。 明天总会来的,哪怕迟了一些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