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婚姻心理咨询 文|那年美美 本文纯属原创,感谢评论与转发! 『【美美谈情感】,每天趣谈人物,社会,热点等情感新鲜事。在这里,有故事、有观点,有逻辑、有深度,期待您的关注!』 最近,贵阳某田间交流活动现场,流出来一段让人咂舌的视频。 视频里,一块望不到头的玉米田,被人为砍掉了一大片面积,硬是从中间开出一条路。 这条开出来的路上面,还铺了张长长的灰色地毯。 一位披着白大褂、蹬着黑球鞋、手拿矿泉水的农业专家,在一群农民和工作人员的簇拥与陪同下,脚踩地毯,昂首阔步,意气风发地走过玉米田。 他的身后,还有一名男子拿着话筒,指着地里的玉米,如数家珍地向他介绍着各类品种。 这位纤尘不染、粒土不沾的专家,顺着男子的手指方向,时不时伸手去摸摸地毯两边的玉米。 而从地毯两侧伸出来的支楞八叉的玉米枝,也被人用红色警戒线围得死死的,乖乖地倒向一边,仿佛在向众人宣布: 这一幕,被人拍下来发到了网上。 事件曝光后,惹来了无数网友唏嘘。 有人假装拿玉米说事: “这玉米叶子也真会长啊,齐刷刷地留条路。” 有人则一语双关地回应: “凡是不会长的,都被拿下了。” 也有人痛心疾首,把袁老摆了出来: “专家的地位充分拔高了,袁老都没享受过这样高贵的待遇!” “想起下田的袁爷爷,专家会脸红吗?” “袁龙平院士成天钻在水稻地里摸爬滚打,不怕脏,不怕累,给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,他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专家。” 还有人连装都懒得装了,直接冷嘲热讽: “专家田里踩地毯,不像专家,倒像表演艺术家。走秀都走到田间了,佩服!” “双脚不沾泥的农业专家,咋指导的啊?” “辛苦砖家了,不过玉米地里很闷热的,要是有人捧电风扇跟着,就更好了。” 不难看出,网友们一个个愤愤不平,甚至可以说深恶痛绝。 再看专家踩在地毯上的那双脚,不仅挡不住贵气,还隐隐冒着仙气。 从农田里走一圈回来,依然是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洁净一身。 其实在我看来,有没有必要砍玉米铺地毯,这还不是最重要的。 因为这块玉米地,也许只是试验田。 也许,这只是一个农业观摩会。 重要的是,真正值得敬畏的农业专家,是一定不会排斥泥土和害怕下地的。 相反,他们还会像农民那样,挽起裤脚,撸起袖子,带着学生下地做实验。 因为一个硬道理:实践才能出真知。 而抛开对农作物的伤害和浪费不说,光看专家“脚踩地毯走农田”这个画风,就多少让人有些心理不适。 他们的眼里,只有自己的面子和架子,又怎能体谅身陷泥泞的农民? 杨绛先生曾说: 深以为然! 只顾自己,却从没想过,为了铺这张地毯,农民们得忍痛砍掉多少玉米? 为了种植这些玉米,这些日夜劳作的农民,又抛洒了多少汗水,付出了多少辛苦? 如果农业专家踩在地毯上就能研究出庄稼,那为什么不把农民们从泥土中解救出来,让他们也一身干干净净的就能种出农作物? 同样是为了庄稼,为什么专家就能高高在上,农民就得俯首为牛? 是悲哀,也是讽刺。 不得不说,等级观念,让很多身居高位者,催生出了莫大的优越感。 自古以来,很多文人儒生,都以“身无半亩,心忧天下”为治学准则。 然而,即便在这样“哀民生之多艰”的高风正气下,还是不乏昏聩痴顽的帝王将相。 他们位高权重,一呼百应,却不曾“念农桑苦,闻饥冻声”。 西晋时期,有一年发生了饥荒,百姓没有粮食吃,只能靠挖草根、吃树皮来充饥,很多人被活活饿死。 消息传到了皇宫,司马衷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,听完大臣的奏报后,百思不得其解。 我每天在宫里山珍海味,炊金馔玉,百姓又怎会饿死呢? 很想为子民做点事情的他,冥思苦想后,终于找到了一个“解决方案”,便回复大臣说: 大臣们听了后,面面相觑。 从来没有访察过民情的晋惠帝,压根儿就不知道,连粟米都吃不起的百姓,又怎能喝得起肉粥呢? 身居高位的他,眼里只有后宫佳丽,子嗣绵延。 只有醉生梦死,歌舞升平。 奢靡生活的麻痹下,让他根本无法看见人间的民不聊生。 而这样“眼里只有浮生春梦”的无知与愚昧,放在今天,也依然屡见不鲜。 在一档名叫《导演请指教》的综艺节目中,新晋导演、华谊千金王文也,她选择的影视题材,是一则在原著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短片《我的外星女儿》。 短片里讲的,是一个贫穷而又绝望的父亲,和他身患重症的女儿的凄苦故事。 可这一类触及到生死、病痛和亲情的极致话题,在王文也改编的短片里,却是一言难尽。 全程都在强行煽情,硬抠痛点,刻意刺激观众泪点,槽点百出,让观众毫无代入感。 看似温情,实则廉价。 为什么会这样呢? 因为只有经历过病痛、苦难、无助和绝望的人,才会知道人在那种情况下,该如何表现。 而作为导演的王文也,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出生,家境殷实。 曾在美国求学的她,背后站着的,除了作为华谊公司总裁的父亲王中磊,还有无数个跺一跺脚就能让影视界轰动的京圈大佬。 这样的她,根本体会不到底层人的痛苦。 她能看见的,除了上层名流,就只剩下香车珠宝,以及金钱豪宅。 王文也本人的解释是: 言下之意就是说,你们看不懂我短片里的温情,那是因为你们太苦大仇深了,我想表达的,是苦中作乐。 可是,这位华谊千金却忘了,苦中作乐的前提,是要有苦,而且是真正的苦,而不是渲染的苦。 试想,短片里,一个只能依靠变卖家产来给女儿治病的父亲,会有条件带女儿去吃大餐? 一个到处欠债、满世界借钱给女儿治病的父亲,会带着女儿去医院住单人病房? 身患重病的女儿和贫穷父亲去游乐场里打闹,父亲却有钱开卡停车? 一个被生活毒打过、从苦难中走来的父亲,会拿个暖水瓶去给女儿打凉水? 只能说,王文也根本没有亲历过普通人的日常。 艺术来源于生活,一个不曾踏足泥泞的人,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底层人的凄苦,当然也拍不出贴近生活、感动观众的作品。 明明高高在上,却还要假装平易近人; 明明要表达疾苦,却依然放不下优越感。 这样的人,让人细思极恐! 她的眼里,没有众生,只有自身所处的繁华。 《十宗罪》里提到: 一个人的优越感,可以高到什么程度? 看尽繁华无数,却从不曾体会荒凉。 这个夏天,发生了太多让人痛心的事。 一位60岁的农民工,在湖北的工地上活活被热死。 他叫老何,在女儿3岁的时候就离异了。 一个人带着女儿,既当爹,又当妈。 老何一直在建筑工地做工,勉强维持父女俩的生活。 直到女儿成年和结婚后,已经60岁的他,为了生计,还依然冒着高温酷暑,在40度的室外作业。 他所在的工地上方,虽盖有石棉瓦,但仍属露天作业。 有时候遇上难以清理的散落物,他需要跪在像热锅一样的地上,用手或工具把快要凝固在里面的水泥抠出来。 其艰辛和危险程度,可想而知。 可即便如此,为了生活,他一干就干到晚上。 去世前,他已经连续6日高温作业。 终于,倒下去的那一刻,他再也没能站起来。 心痛之余,听到有些高高在上的人说: 可是,你知道吗,并不是每个子女都有能力赡养父母,也不是每个老人都有福气安享晚年。 无独有偶,前不久,合肥一对开小店做馒头的中年夫妻,被隔壁邻居发现双双倒在地上,已经不省人事。 抢救过来后才得知,两人因为要节省开支,舍不得开空调,结果双双被热晕在店里。 这一幕,看得人揪心。 幸运的是,邻居发现及时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 对此,那些优越惯了的人,又发话了: 殊不知,对于一个勉强糊口的馒头小店,一天下来的微薄利润,可能还不足以支付电费。 更何况,他们的身后,上有老,下还有小。 人间多疾苦,这便是世态真相。 同是红尘悲伤客,莫笑谁是可怜人。 每一个艰难讨生活的背影,都是普通人用力活着的证明。 你怎么也想不到,对很多人来说,最艰巨的任务,就是活着。 活着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 你眼里无足轻重的一杯奶茶,在他们看来,就是一天的生活费; 你手里买来却没有去看的一张电影票,在他们眼里,就是可以生存的希望。 这就是世界上被遗忘的夹缝和角落,“高高在上”的优越者们,永远也无法看见。 诗人于谦曾在《咏煤炭》里说: “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。” 这样忧患底层的朴素心愿,与其说是一种善良,还不如说,是一种真正的优越。 身在高处,却能体恤民情。 而有一个人,他就把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优越感,诠释出了最高境界。 这个人,是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的副处长,王林。 身在高位的王林,为了解普通百姓赚钱的辛苦,硬是亲自去体验了一把送外卖。 他找到一个外卖小哥拜师,掌握基本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后,便戴上头盔,骑上摩托车,开始了一天的送外卖工作。 接第一单后,他先是去商铺窗口取餐。 好不容易等餐到手了,他小跑着冲出过道,快速把餐放到外卖箱里,骑上摩托车,往目的地飞奔。 在路上,他的摩托车被夹在机动车之间,无法穿行。 他心急如焚,距离送餐时间,只有14分钟了。 可他的导航显示,还有24分钟才能到达。 等他送到的时候,足足迟到了20分钟,餐都已经凉了。 平台有规定,超时送达要扣60%。 这一单,他足足跑了一个小时,最后只赚了6块6。 而一天下来,王林跑了12小时,一共送出了5单,总共赚到41元。 累瘫了的他,坐在马路牙子上,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。 摘下帽子,揉揉双腿,感觉浑身都要散架了。 他忍不住感叹: 在以前,他很不明白,为什么大街小巷上的这些外卖员,一个个都横冲直撞,甚至还有人闯红灯。 他更不明白,为什么平台要派这么多单给外卖员。 现在他终于知道,原来,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赚钱啊。 太心酸了! 一个平时坐在办公室里、风吹不到、雨淋不到的干部,只有真正体验过了,经历过了,才知道普通人的艰难。 不羡慕他的位高权重,却被他俯身去了解底层的那一抹温柔与善良,以及放下面子去体察民情的格局与胸怀所动容。 “踩地毯过农田”的农业专家; “何不食肉糜”的晋惠帝; “不知人间疾苦”的华谊千金; 一个个身居高位,万众瞩目。 可他们的优越感,都只是表面上的。 而一个真正有优越感的“高位者”,是既仰视得了星河,又俯瞰得了尘埃。 即便站在高处,他们也能洞见卑微。 有句话说得好: 我们看惯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,便误以为每个人都跟我们一样,拥有富足优越的生活条件。 但事实上,在你看不到的角落,有多少人终其一生,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。 一个真正有优越感的人,不应该只有面子和排场,还要懂得人情与冷暖。 正如大学院长叶敬忠在演讲中所言: 共勉!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